近來,世界各地政要、商界掀起訪華熱潮,從中國收獲滿滿,此舉引發叫囂“與中國脫鉤”的美國為首西方陣營的深思,到底應該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系,美英的態度都在轉變。
英國外交大臣對華政策演講引關注
環球網消息,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將在一場政策演說中,闡述英國對華立場,并呼吁與中國建立一種“穩健和建設性”的新型關系,而非采取孤立中國的“新冷戰”策略此消息引起英國媒體的廣泛報道。
(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
在這場演講中,克萊弗利從三個方面闡述政策:限制中國參與被認為對英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加強英國同印太盟友的聯系以及同中國直接接觸,以保持穩定關系。總之,他想表達的意思在于,孤立中國很容易,但這會損害我們的國家利益,我們對中國要采取明智、優先順序和負責的外交政策。
近來,由法國馬克龍掀起的不與中國脫鉤在歐美引發巨大沖擊,美國財務部長耶倫也表示,任何試圖“脫鉤”中國的努力都將帶來“災難性后果”,如今克萊弗利也這么說,證明西方對華存在一部分正確的認知。
然而,克萊弗利這么說有目的,他希望中英之間能緩和關系,經貿有所合作。但同時他在政治上又想“干涉中國內政”,這樣的兩面派,中國能否接受他所謂的“好意”,還需打個問號。
(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
美國政要也在排隊訪華
近段時間,美國三位政要表達了想要訪華的期待,包括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以及國務卿布林肯。但他們在表達上有一種偏袒輕視的情感色彩。
耶倫作為美國財政部長,多次非常迫切地表達了訪問中國以及進行談判的要求。這主要是因為美國仍需要中國購買國債來支持目前的經濟模式,以維持茍延殘喘的狀況。
商務部長雷蒙多所面臨的抉擇實際上相當棘手,美國通貨膨脹非常嚴重,急需中國商品來挽救局面,但這一選擇并不容易,因為它直接涉及到國際貿易的關系和長遠的戰略規劃。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這里著重要說的是布林肯,他負責美國的外交事務,但對中國一直持有強硬的立場。此前,他對中國行提出了一些相當極端的要求,他的團隊通過一系列所謂的“極限施壓”手段來推動對話,希望能迫使中國滿足這些要求并進行談判。
因此,對于美國3位政要的訪華,中方沒有接話,尤其是布林肯,直接被中方拒之門外,這也告訴其他想要訪華的政要,來中國,先學誠意。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談不能同中國脫鉤)
歐洲多國訪華收獲滿滿
與美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政要的訪華收獲滿滿,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總統馬克龍都從中國帶回了價值200億的空客訂單,還有各種合作協議,羨煞其他國家。
從種種情況來看,西方的反華情緒對歐美國家不利,他們正在尋求動搖這一陣線的辦法,于中國而言這是好事,于世界貿易而言也是利事,但如果西方國家說一套做一套,一邊損害中國利益一邊希望得到中國合作,這是萬萬行不通的。想要與中國合作,還請西方用務實的態度同中方接觸,放下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