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雖然新政有意激活房市,目前而言不如去年之前火爆。也就導致與房市相關的石材等建材行業有些萎靡。另一方面中小石材企業面臨環保政策的壓力,對企業整改大大加重了生產成本。石材大企業對抵御風向的能力相對中小企業強很多,大型石材企業有自己的工程項目渠道和供貨能力,中小石材企業往往這方面是他們的薄弱項。他們面臨著渠道的困境,大型的項目供貨能力不足。
“金三銀四”的旺季以及“一帶一路”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石材行業的需求。可以預見的是,基礎設施建設是長期性的,市場營銷順暢,交易持續增長。無論是國內自身需求還是進出口貿易都會給石材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石材企業還是有相對的生產空間。市場壓力自然會淘汰落后企業,企業不能在依靠以往的銷售模式。
首先面對環保壓力就要做到技術革新,不斷淘汰落后方式,推出新產品。其次是差異化競爭。中小企業在產量上就限制了和大企業的競爭能力。小企業要么聯合共同競爭,要么另辟蹊徑差異化競爭。樓市新政促進買房熱情,相對的新房裝飾的需求隨之上漲。產業化、綠色化、服務化的趨勢十分明顯。中小石材企業明白家裝市場的潛力是十分巨大。與其許多人爭一個項目,還不如差異化。
規范的市場環境在轉型發展中尤為重要,優勢企業能勝出,劣勢企業能淘汰,才能真正實現優化經濟結構的目標。為此必須對企業質量效益進行精準的評估,同時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保證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
相信在未來的市場發展中,石材企業必然能夠抓住變革中的具體,提升行業規模,提高石材產品的附加值,為行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