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由于美方單邊惡化中美軍事互信,中美軍事高層對話受到影響。美國防長、美軍最高將領均無法打通中方電話,這一背景下,美方尋求在將于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期間舉行中美防長會晤。對美方這一動作,英媒《金融時報》稱,中方已回應美方“可能性很小”。有記者就英媒報道向中國外交部提問,我外交部發言人就此指出,建議向中方對應主管部門了解相關問題。
中方態度表明,當下中美防長會晤的時機尚不成熟。鑒于美方遲遲不更正軍事領域的錯誤做法,中方也很難給美方臺階下。美方在軍事上一再針對中國進行布局,菲律賓方向,美國以菲律賓為切入口介入南海、臺海事務,對中國內政進行干涉、對中國主權構成侵害。
澳大利亞方向,美國以澳為軍事樞紐,將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等主要兵力向澳堆積集結。東北亞方向,美國借助激化朝鮮問題劍指中國,放縱日本突破和平憲法擴軍,組建美國主導、日韓為輔的美日韓軍事同盟。美國還向中國臺灣地區滲透間諜人員,從事武裝“臺獨”動作。美國這些危害中國安全、禍心明顯的動作,大幅惡化了中美兩軍關系。今年2月發生的氣球事件,則表明中美相關溝通機制未能發揮預期作用,美方一意將中國作為轉嫁危機的洼地,中國不得不做出反制和預防事態失控的準備工作。
美方想要促成中美防長會晤,需要具有實際意義的減少對華敵意行動作為敲門磚,在美方采取撤銷錯誤的行動前,轉機不會出現。中美兩國過去幾年各領域高層對話頻繁,但結果是,美方在經貿、軍事、外交等領域對華打壓持續加劇。在中國核心利益的臺灣問題上,美方干涉程度變本加厲。這表明,中美各領域高層對話未能取得成效,中方的誠意和耐心被美方辜負、消耗,也在直接增加美方要進行中美后續高層對話的難度。拜登尋求與中國通話未能實現,布林肯、耶倫、雷蒙多等人的尋求訪華聲音也未得到中方回應。
受此影響,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的工作增加。中國外長秦剛數日前會見伯恩斯,向美方表達應“深刻反思,踐行承諾”的中方態度。中國商務部長應約同伯恩斯會見,應約二字表明,美方有求于中國。
當下美國經濟風險持續增加,相關風險由貨幣超發、美聯儲強加息、工業空心化、債務上限等多重要素共同觸發。由于嚴重黨爭,美國兩黨至今無法達成新債務上限,拜登威脅如仍不能解決問題,他或將以線上方式出席G7峰會。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則號召共和黨,如果民主黨不能滿足要求,“那就債務違約”。
當下場景下,美債如違約將引發美國聯邦雇員大規模示威、公共事務停擺、銀行業暴雷風險增大、各國拋售美債等連鎖效應。美國嚴重的國內問題下,美方對中國有諸多訴求,并希望中國能夠出手提振美國信用。但美方應當明白,中國不接受美方一面尋求幫忙一面捅刀做法。若美方執意如此,只能表明中方有旁觀的必要性。
要尋求中國幫忙,美方應在軍事、經貿、科技等各領域拿出誠意,美方對華敵意的動作減少,中美合作的空間增大。如美方一錯再錯,便應后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