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9日電 Web3.0、元宇宙等數字技術方興未艾,人工智能領域AIGC、ChatGPT又成熱點。在資本和市場雙重加持下,圍繞互聯網產業鏈上游的液冷賽道亦顯現出“加速跑”態勢,催生關鍵核心技術的迭代升級改革——單相浸沒式液冷技術成為重要拐點,“迎戰”大算力時代數字信息基礎設備散熱問題。行業專家指出:大算力時代,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將成為市場主流,掌握液冷關鍵核心技術、迅速建立自主知識產權“護城河”將成為行業下一階段的重大任務。
2022年被譽為國內的“液冷元年”,在曙光數創、華為超聚變、阿里云、浪潮信息、寧暢等知名數字基礎設施廠商引領下,行業上下游企業紛紛入局。2022年以來,包括阿里云、蘭洋科技BLUEOCEAN等紛紛推出其單相浸沒式液冷技術產品。國際方面,英特爾協同產業生態合作伙伴GRC部署單相浸沒式液冷業務,美國服務器巨頭超微已向超算市場提供單相浸沒式液冷服務器,液冷技術的研發和布局成為占領大算力時代市場的重要方向。
浸沒式液冷是數據中心根本性的技術創新。相較于冷板式、噴淋式液冷,浸沒式液冷能更大程度上利用液體的比熱容特點,制冷效率更高,具有高能效、高密度、高可靠等特性。
據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浸沒式液冷突破技術瓶頸,可以使單機柜功率密度提升3倍以上,總能耗降低50%,在已經到來的大算力時代,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將會占據更多市場。
智能時代和實現減排降碳目標都需要浸沒式液冷技術加持。依據冷卻液在吸收或釋放熱量過程中可能保持液相或產生氣液相轉化的特征,可將散熱方式區分為單相散熱和雙相散熱兩種形式。而對于在整個運作過程中液體保持單一形態的散熱方式稱為單相液冷散熱。
相比雙相液冷,單相導熱液不會發生相變,也不會像雙相導熱液會在空氣中蒸發,且成本要低一個數量級。由于單相導熱液不會在空氣中蒸發,因此不必密封體冷卻系統以確保重新捕獲蒸發液體,這樣還可以更輕松地卸載或更換服務器組件,提高了系統的可維護性。同時單相液冷對外部環境需求較低,可以從數據中心的部分服務器或是邊緣數據中心等小規模部署開始,提高機柜上架率的同時可以使服務器運行更安全、更穩定。其突出的能效還有利于縮小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規模,甚至不再需要其他基礎設施,從而大幅減少能耗需求,因此逐漸受到行業認可。
在單相浸沒式液冷技術方面,國內的先行者蘭洋科技圍繞BO系列導熱液、熱流建模、納米鍍膜等液冷關鍵核心技術,建立了近200項自主知識產權的“護城河”;目前已與盛趣游戲完成IDC技術協議簽署,并與蔚領時代、百度昆侖芯等達成液冷數據中心技術方案提供合作。隨著單相浸沒式液冷技術成為大算力時代標配,也將遵循協同創新、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與行業生態伙伴共謀超算未來。
業內預計,在2025年中國IDC散熱方案的市場空間將超過1000億元,在以超算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電信行業,液冷數據中心占比預計將分別達到24.0%、25.0%、23.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