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直以來的規定看,不論是有工作單位之人參與繳納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還是靈活就業人員參與繳納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只要滿足最低15年的繳費年限,從崗位上退下來之后,基本都能享受終身養老金待遇。事實上養老金的利好作用絕對不止于此,還體現在退休人員不幸離世后,其遺屬還能享受喪葬費、撫恤金等待遇;以及每一年符合條件的退休人員都能領取養老金補發等方面。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就是養老金補發,下面我從今年退休的人,是否都能領取養老金補發?養老金的補發情況還有什么?以及補發的待遇是哪部分?這三方面為大家做出解答,看完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第一,今年退休的人都能領養老金補發嗎?
基本每一年我國都會進行養老金補發,但這不意味著人人都能領取這筆補發金額,否則國家的財政資金也難以負擔。其實能領取養老金補發的只有一類人,那就是今年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公布之前,就從崗位上退下來的人。因為他們之前的養老金都是預發的,而進行預發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的養老金發放原本應該按照新的基數進行發放,但新基數尚未公布,就只能暫時按照舊基數進行發放。當新基數公布后,自然要進行補發,畢竟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養老金的最低發放基數,呈現的是逐年上漲趨勢。
第二,養老金補發的情況還有什么?
符合條件的退休人員,今年都能領取養老金補發,但是具體到手的錢有多少,就得看地方的規定了。一般退休時時間距離新基數公布時間越晚,補發月份就越多,相應到手的補發金額也會有所增加。這里還有一個補發情況值得注意,那就是2014年10月份機關事業單位進行了新一輪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為此特別設立了10年的過渡期。處于過渡期的人,就能領取到一筆價值不等的過渡性養老金,但因為這筆錢的計算方法比較復雜,時至今日很多城市都沒有給大家發放這筆錢。如今已然是過渡期的倒數第二個年頭了,有關部門也會加速給大家發放這筆錢,符合領取補發條件的退休中人應當額外注意一下。
第三,養老金補發的是哪部分?
養老金的組成一般情況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65歲為101);基礎養老金=所在地區養老金計發基數(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中人,還能按照規定領取一筆過渡性養老金,計算這筆錢時是用養老金計發基數*社保平均繳費指數*賬戶前工齡(視同繳費年限)*過渡性養老金計發系數得到的。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養老金計發基數增加,影響的是人們到手的基礎和過渡性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