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1日,統一俄羅斯黨主席,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對中國展開了國事訪問,并且與中國國家領導人舉行了雙邊會晤。這為未來幾年時間內,中俄兩國戰略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就在梅德韋杰夫訪華結束沒多久,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又公開宣布,俄總統普京會在12月30日通過封閉通訊渠道與中國元首展開視頻會談,雙方會討論關于雙邊關系以及地區安全等重點問題。
梅德韋杰夫
在短短10天時間內,中俄兩國高層領導人就先后兩次接觸,這所釋放出來的信號相當明確。而俄羅斯如此急于和中國溝通,顯然也是想要得到來自中國的支持。
在俄烏沖突爆發以后,俄羅斯遭遇了來自西方封鎖,雖然依靠著和中印等國家保持合作,并且開辟第三方世界市場,讓俄羅斯對外貿易并不如歐美國家想象中的那樣崩潰,但是影響還是存在的。
俄羅斯第1副總理別洛烏索夫就表示,2023年俄羅斯GDP可能會下降1%。而按照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的預測來看,2022年俄羅斯GDP將下降2.9%。
普京
這主要是因為歐洲對俄能源進口幾乎腰斬,并且有數十家西方企業直接退出了俄羅斯市場,并且減少了對俄市場投資,這對俄羅斯經濟所帶來的影響很大。之前俄羅斯更愿意向歐洲國家出口能源是因為運輸方便,并且體系相對成熟,運輸成本也較低,但是失去歐洲市場已成定局。
因為俄烏沖突一時半會結束不了,想要恢復歐俄能源貿易可能性并不大。在12月29日的時候,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聲稱,他們不會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他所提出的和平方案基礎上展開任何對話。
俄烏沖突
也就是說在西方國家還在不斷干預俄烏問題的基礎上,俄羅斯對于烏克蘭和平談判恐怕已經不抱有希望了。
而且拉夫羅夫在不久前也說過,俄羅斯不打算再維持任何一個與歐盟的聯合項目。所以俄羅斯在對歐盟已經死心的情況下,自然會更加看重中國市場,況且中俄合作也確實很有潛力。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在10月24日所發布的統計數據來看,在今年前三季度中俄貿易額同比增長了32.5%,三季度兩國貿易總額為1360.89億美元。中國對俄進口為838.45億美元,同比增長51.6%,而且中國進口的俄羅斯產品中有65.3%都是能源產品。
中俄關系
俄羅斯商界和政界對中俄貿易也很有信心,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阿列克謝達赫諾夫斯基在接受采訪時就說,他認為今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可能會達到19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會超過10000億元,這是中俄貿易的歷史新高。而在歐洲供應鏈斷絕的情況下,未來俄羅斯會更加看重中國這個貿易伙伴。
俄羅斯在今年年底如此急于和中國溝通,無非就是想要從中國這里獲得更多的商業訂單,推動貿易發展。現在真正有能力,也可能愿意幫助俄羅斯渡過經濟危機的恐怕也只有中國了。
所以佩斯科夫在主持新聞記者會時也說,兩國領導人視頻會談時,首先要討論的就是雙邊關系,你們也知道中俄貿易量正在飛速增長。
而對于我們來說,俄羅斯的急需我們也清楚,畢竟和俄羅斯保持緊密的能源貿易對我們來說完全屬于雙贏。首先這可以強化兩國的政治外交合作關系,讓中俄兩國可以更好地協調一致去應對,來自歐美國家的封鎖和制裁。
其次來自俄羅斯的大量廉價資源,也可以進一步推動中國的能源貿易多元化,減少對于中東能源市場的依賴性,保證中國能源供應鏈條的穩定。充足的能源對于中國制造業發展來說也有積極作用,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中俄貿易合作關系勢必會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