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收到來自中國的百億大訂單后,美國愈發坐不住了,對華態度180度轉變,再次頻繁向中國喊話,尋求與華對話,承諾不限制中國發展。
日前,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期間,在中法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空客與中國航空業合作伙伴簽署了一系列新的合作協議。新合作協議包括,空客與中國航空器材集團簽署了160架空客飛機的批量采購協議,包括150架A320系列飛機和10架A350-900寬體飛機,總價值約200億美元。另外,空客還與中航油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中歐雙方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生產、應用及通行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合作,以及空客與天津保稅區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簽署協議,空客將在天津建設第二條320系列飛機總裝線的協議。在歐盟拿下百億訂單后,美國對華態度180度轉變,貌似在對華釋放積極信號。
據環球網報道,當地時間4月10日,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格在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美國雖然有時候會對中國采取的不同經濟政策有意見,并且會永遠捍衛美國的經濟利益,但是美方絕不會試圖通過任何方式把這兩個經濟體完全分開。美國不尋求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或限制中國的經濟增長。尚博格強調,“這既不現實,也不符合美國自身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承諾”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以及不限制中國發展外,美方再次放出美高官對華訪問的期待信號。近日,在白宮例行新聞簡報會上,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就中美關系表示,當下中美關系確實高度緊張,美方有意將雙方關系建立在更好的基礎之上,故而依舊致力于安排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訪華計劃,包括財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的中國之行,也在緊鑼密鼓地討論當中。并且,美方還欲遣三名要員訪華,并重啟中美高層對話。
對于美方向中國傳達出有意交流、訪問的意愿信號,外界分析認為,其目的可能有兩個:其一,想與中國進行經濟上的“交流”。當前美國自身的問題十分明顯,除了難以解決的通脹問題外,美政府財政債務也即將觸頂,以及美元信任危機的持續延宕。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不得不開始重視中國穩定經濟的作用;其二,美方想通過對話的方式,避免與中國發生誤判。由于美方近來在涉臺以及南海問題上的挑釁舉動愈發明顯,再次給中美關系帶來了負面影響,并且也加劇了中美兩國在軍事領域的緊張。由于目前中美依舊沒有完全恢復軍事領域通話,發生誤判的概率不是沒有,基于這種情況,美國想要與中國進行交流與中國建立所謂“安全護欄”。不難看出,美方這是既不想與中國產生新的矛盾,但又不愿意停止挑釁的行徑,想兩頭“占好”。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美方當下對中方的“承諾”,還是頻繁釋放尋求與華對話的信號,中方對此態度十分明確,那就是美方拿出足夠的誠意,將承諾落到實處,用行動說話。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為了溝通而溝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曾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直言強調,溝通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增進理解、管控分歧,不能為溝通而溝通。要知道,就在尚博格承諾之際,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還一再拿所謂“債務陷阱”攻擊污蔑中國。并且,此前,美國眾議院還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由共和黨眾議員和民主黨眾議員共同提出“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法案”,其目的就是避免中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從國際組織中獲得幫助,或取得優惠條款。